提到霍光,许多人可能不甚熟悉,但若说起他的哥哥霍去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没错,霍光正是战神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弟。霍去病封侯后,其家族成员相继进入宫廷,封侯受爵。年仅十几岁的霍光被带入长安,经过数十年的勤勉努力,成为汉武帝最为信任的重臣,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权势显赫。
谈到汉武帝,有句流传甚广的话:西汉十五位皇帝被划分为三类——汉武帝之前的皇帝负责积累国库财富,汉武帝则负责挥霍这些财富,而其后的皇帝则要负责偿还欠下的债务。虽然此言略显夸张,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事实。
这位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虽成功击退匈奴、威服四方,却也让大汉帝国付出了巨大代价——国库空虚、人口锐减、社会矛盾激化,令国家陷入危局。临终前,汉武帝做了两件重要的事:一是写下《罪己诏》,反思自己的过错;二是为尚未成年、年仅十几岁的太子刘弗陵指定了五位辅政大臣——霍光、金日磾、上官桀、田千秋和桑弘羊。
这五位辅政大臣组成了“内朝”小团体,虽职位不高,却拥有实质权力,直接对皇帝负责,几乎架空了传统的丞相及百官体系。在这五人中,霍光位列首位,是团队的核心人物。其他成员或多或少与他关系紧密。金日磾是匈奴休屠王的儿子,虽出身异族,却忠心耿耿,成为霍光的副手,其子女还与霍光家族联姻。上官桀作为皇帝亲信,其子女同样与霍光家族联姻,两人关系紧密,经常代为处理朝政。田千秋虽为丞相,但年事已高,权力有限;桑弘羊负责掌管财政,是汉武帝多年来财政运作的关键人物。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辅政大臣之间矛盾逐渐显现,尤其是霍光与桑弘羊的理念冲突愈发激烈。桑弘羊主张盐铁等重要生活必需品应由国家垄断经营,以增加国库收入;而霍光则认为国家垄断会打击民间商业,加剧社会矛盾,坚决反对这种政策。两人矛盾难以调和,甚至引发宫廷政治风波。
按理说,作为霍光的儿女亲家,上官桀应支持霍光,然而两人却因选皇后一事反目成仇。事情缘起于皇帝的婚事,辅政大臣们各怀私心,纷纷想让自己的女儿或孙女成为皇后,以巩固权力。上官桀力推自己的孙女——也是霍光的外孙女,但霍光认为孩子年仅六岁,尚不适合做皇后,坚决反对,导致两人关系紧张。
无奈之下,上官桀转而求助于皇帝的姐姐、长公主鄂邑盖。由于幼主刘弗陵母亲早逝,长公主既是姐姐又如母亲般照顾着他。最终,上官桀借助长公主之力,成功让孙女登上皇后宝座。作为回报,上官桀将长公主的情夫封爵,但此举激怒了霍光,导致他与长公主的关系恶化。
于是,上官桀、长公主和桑弘羊形成了反对霍光的小联盟,又联合了不满皇位的宗室重量级人物燕王刘旦,势力大增。四人轮番向年幼的刘弗陵进谗言,指控霍光与外敌勾结,阴谋不轨。聪明的刘弗陵未被蒙蔽,认为若霍光真有叛逆之心,早已有人传言,且哥哥刘旦也不应蒙在鼓里,遂更加信任霍光。
野心勃勃的上官桀见计划落空,竟萌生亲自夺权的念头。然阴谋败露后,长公主与燕王被迫自杀,上官桀与桑弘羊遭到满门抄斩。霍光因此成为五大辅政大臣中唯一幸存者,权势更盛,虽无皇帝之名,却拥有实际的皇权。
然而,权倾朝野的霍光并未放松警惕,反而开始关注皇帝的私生活,尤其担忧皇后能否为皇帝生育子嗣。上官桀虽被满门抄斩,但其孙女上官皇后因年幼且身份特殊,保全了性命与地位。为了确保外孙女能独享皇帝宠爱并诞下继承人,霍光严令后宫妃嫔不得接近皇帝,仅允许皇后侍寝。
当时,古代人多穿“开裆裤”,即无裆的裤子,方便如厕且通风良好。原始社会多用兽皮遮羞,后来演变为无裆的“胫衣”或“绔”,裤筒左右分开,通过绳带系于腰间。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首次引入带裆裤,但主要用于军中。到了西汉,开裆裤广泛流行,尤其宫女穿着方便皇帝随时亲近。
为防止皇帝与其他妃子亲近,保障皇后地位,霍光命令后宫女子统一穿着“穷绔”——一种合裆且用多条带子紧系裆部的裤子,脱卸极为不便,实则限制宫女与皇帝的亲密接触。史书记载:“皆为穷绔,多其带。”《说文解字》中对“绔”亦有详细注释,指的是套袴,左右分开各成裤腿。虽然穷绔并非真的无法脱下,但其象征意义是警告宫中女子:若敢抢走皇后宠爱,后果自负。
霍光的这一创举,虽看似奇葩,却在当时奏效,成功遏制了宫廷的争宠乱象。汉昭帝刘弗陵并未与其他妃子生育子嗣,也未与外孙女皇后留下后代。遗憾的是,刘弗陵年仅21岁英年早逝,未能传宗接代,霍光的苦心未能完全实现。
霍光发明的贴身合裆裤,后来被百姓效仿,逐渐发展成为早期女性内裤的雏形,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留下了深远影响。比起欧美1935年才发明的第一条男士内裤,中国这一发明早了整整两千年。
不过,到了东汉时期,荒淫无道的汉灵帝刘宏为方便宠幸宫女,竟恢复了“开裆裤”的习俗,使霍光的努力付之东流。宫女们穿开裆裤,方便皇帝纵情宠爱,显得极为放纵。这让人不禁感叹,霍光若在地下听闻此事,恐怕要气得翻身难安。
不论动机如何,霍光作为武帝、昭帝、宣帝三朝的重要辅政大臣,推行轻徭薄赋,体恤民生,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大汉王朝,实现了“昭宣中兴”的盛世局面。史家班固对他的评价尤为中肯:“……处废置之际,临大节而不可夺,遂匡国家,安社稷。”
你觉得这段历史怎样?欢迎留言讨论!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需要我帮你调整风格或增加更多细节吗?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