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髖關節怎麼選?費用、材質選擇、手術方式、術後照顧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適應症與術前準備

退化性關節炎

人體骨骼因老化而加速磨損,若退化的地方在髖關節為退化性髖關節炎。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負責我們的下肢活動,包含走路、跑步、跳躍、蹲下等。退化性髖關節炎好發於50歲後停經婦女及60歲以上男性,其他像長期姿勢不良、運動傷害也會加速髖關節退化。(延伸閱讀:認識退化性關節炎)

類風溼性關節炎

為一種自體免疫系統的疾病,導致關節周邊組織發炎,症狀包含關節腫脹、疼痛、僵硬而影響關節功能,這也可能會讓皮膚、神經、肌腱、心臟等其他器官功能出問題。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還會讓人疲累、肌肉酸痛、食慾降低、四肢無力,以統計上來看女性發病比例遠高於男性(3:1),這可能與家族遺傳有關。

先天性髖關節脫臼、發育不良

這兩種疾病如果在嬰兒時期未徹底治療好,容易誘發退化性髖關節炎,不少人年輕的時候就會有此症狀。初期疼痛會發生在大腿後側和臀部周圍,沒辦法好好坐,連穿襪子都有難度,不少患者會以為是腰椎錯位的坐骨神經痛,其實是髖關節出問題。(延伸閱讀: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

髖部骨折

老人家常因輕微跌倒、撞擊而發生髖部骨折,患者會發生髖部疼痛、大腿無法負重、跌坐在地爬不起來,且躺在床上會發現患肢有外翻或變短的情況,必須儘速接受手術。(延伸閱讀:髖部骨折)

股骨頸骨折、壞死

想像裝在機車上的手機支架,固定處有個矽膠的圓形球頭,可幫助手機裝上支架後,滑順的多角度旋轉,股骨頭就像反過來的手機支架,以頂端的球頭卡在髖臼,讓大腿(手機)能自由旋轉角度。股骨頭是人類最長、最粗的長骨頭,頂端圓形球頭被包覆著軟骨,作為骨頭和骨頭間的緩衝器,能有效降低外力對骨盆的衝擊,髖關節就能多角度活動。股骨頭對人體十分重要,要支撐整個人的重量,做各種方向、強度的動作,現代人卻因為高齡化、精緻飲食造成過胖,雙重因素下更容易發生退化性關節炎,還可能因為以下幾點因素,加速股骨頭病變:

外力:股骨頭因撞擊斷裂,連帶提供骨頭營養的血管斷掉,造成股骨頭缺血壞死。

藥物:有些疾病須長期服用類固醇,如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長期服用類固醇導致脂肪代謝異常,引發骨病變。也有許多老人家會因關節痠痛,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有些會含有類固醇成分,治病不成反加速關節病變。

飲酒:研究發現酒精會影響骨細胞生長,不利骨骼修復,酒精含量越高的酒越容易產生股骨頭壞死,因此喝高粱、威士忌、伏特加等高酒精濃度烈酒,比喝紅酒、啤酒的人更容易發生骨壞死。

潛水:潛水超過10公尺,身體承受的壓力就超過大氣壓力一倍,潛太久、太深會導致氧氣、氫氣大量溶解到血液裡,使濃度增加,又因為要快速回到海平面,減壓太快使血液裡的氣體快速釋放出來,形成小氣泡把血管塞住,導致骨頭缺血壞死。

髖關節病變的症狀

髖關節病變的症狀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髖關節疼痛:是髖關節病變最常見的症狀。疼痛通常發生在髖部、大腿前側或臀部。疼痛可能會在走路、跑步、上下樓梯或久坐後加劇。

肢體的活動受限制:髖關節病變會導致髖關節的活動範圍受限。患者可能會感到髖關節僵硬或難以彎曲、伸直或旋轉。

走路困難、跛行:髖關節病變會導致患者走路困難或跛行。患者可能會在行走時感到疼痛或不穩定。

長短腳:髖關節病變可能會導致患者兩腿長短不一。這是因為髖關節病變會導致一側髖關節的活動範圍受限,從而導致患者站立時兩腿不平衡。

其他:關節腫脹、關節變形、關節卡住、關節發熱。

術前準備

我們都期待人工髖關節能使用十幾年,甚至三十年,因此手術前要詳細評估好風險和患者身心狀況,準備好功課之後,才能讓手術更順利成功:

內在評估

考慮平均餘命與生活品質:假設患者年齡70歲,不接受治療可能還要承受疼痛和服用藥物10-20年,期間還得承受行動不便、生活品質越來越低,或因長期服用藥物導致併發症。

嚴重程度:若骨質疏鬆加受傷導致嚴重骨折,不接受治療則高機率引起併發症。

評估麻醉及手術壓力:若患者心肺功能不足,麻醉風險太高,則不適合手術。

外在幫助

運動:術前運動有助於術後恢復,以肌力訓練為主,上肢肌肉可幫助術後使用助行器,下肢肌肉可幫助維持肌力和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血栓機率。

飲食與營養補充:富含維他命C和高蛋白成分食物可幫助傷口癒合,術前一天清淡飲食可減緩手術後因腸胃蠕動停滯所造成的便秘與嘔吐。充足的水分+足夠的纖維+補充鐵質。

禁止抽菸、喝酒,以避免戒斷症候群與增加手術併發症、感染與血栓發生率,抽菸及飲酒也可能造成術後恢復緩慢。

注意藥物使用,如抗凝血劑、抗發炎劑,可能增加手術後出血,需詢問醫生。

居家安全:手術前準備好居家設備、動線,可減少患者意外跌倒機率,包含:

動線設計:移除家中障礙物如門檻、地板高低落差,加寬動線方便使用助行器。

座椅選擇:要比膝蓋高5-10公分,最好有扶手、靠背支撐,不要坐會下陷的軟椅子如沙發。

浴室:溼滑容易跌倒,應加裝止滑墊,或馬桶旁安置扶手,洗澡時以坐著淋浴為主。

樓梯:應避免減少走樓梯,或視情況安裝升降椅。

準備輔具

個人用:助行器、拐杖,需使用三個月。方便穿脫的鞋子、鞋拔等。

浴室用:加高馬桶座、淋浴用椅子、安全扶手、手持式蓮蓬頭、洗澡海綿等。